在平凡中闪耀微光
(资料图)
楚让蕊
世间有多少种活法,就会产生多少种行当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一些老行当悄然退出历史舞台,一些老行当则在创新和改良中迸发出新活力,还有一些新职业不断涌现,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。5月18日起,平顶山日报推出《致敬劳动者·老行当 新活力》《致敬劳动者·新职业 新生活》两组主题报道,报道了手工制作乐器的张团杰,麦秆画制作者齐胜广,金镶玉手工技艺传承人李冰,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娄艳俊,宴会定制服务师李丽莎,调饮师刘亚鹏,电子竞技员韩飞宇、韩飞阳兄弟……一个个平凡的劳动者走进人们的视野,用热爱、坚持、创新的精神和靠双手创造幸福的态度感染人、温暖人、激励人。
琐碎的日常,一旦被拉长时间,就会引发惊人的能量。
71岁的张团杰,14岁时到原漯河乐器厂当学徒,3年后艺成出师,潜心研究乐器制作近60年。简单的扣盖、摇杯动作,刘亚鹏一天要进行12个小时,一句“欢迎光临”曾让他说到嗓子失声,眼睛看量杯刻度累到出现重影。就算学会了金镶玉全套技艺,从业者仍要坚持练功,尤其是錾刻,每天都得练半小时以上。如果没有毅力,如何对抗岁月的漫长、动作的机械和重复?
对服务过一次的客户,李丽莎基本都能记住对方的喜好以及对饮食和宴会细节的要求。为了一个周岁宴,她与宝妈一起布置房间、挑选餐具、合唱生日歌……仅为挑选到合适的摆放糕点的长方形盘子,她几乎翻遍仓库里近百款盘子。她每天的运动步数都保持在2万左右,这2万步都是她楼上楼下、穿着高跟鞋走出来的。如果没有热爱,如何一路向前,事事追求完美?
惟创新者进,惟创新者强,惟创新者胜。创新也是老行当继续生存的法宝。齐胜广在继承传统麦秆画工艺的基础上,吸收了国画、版画、剪纸、浮雕、烙画、书法等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,使得创作的麦秆画古朴典雅、栩栩如生,受到市场青睐,最高一幅画售价两万元。娄艳俊夫妇则在传统剧目基础上创新题材,使这项古老技艺再次焕发勃勃生机。
无论是老行当手艺人,还是新职业创造者,他们都是平凡劳动者中的一员。而在人们熟悉或陌生的角落,存在着无数个这样的平凡。
平凡是生命的常态,直面平凡,让世界看到你努力的模样,在平凡中闪耀微光,在点滴中写就不平凡,是应对平凡的正确姿势,是实现梦想、获得幸福的最好选择。
致敬每一个劳动者,致敬每一份推动时代奔涌向前的平凡力量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