豹1A5(BE)的火控——SABCA公司SAIPH火控系统
自1967年比利时下了豹1的订单后,1968年比利时的豹1就到货了,前三分之一还用了SABCA的Colbelda火控系统,集成了光学瞄具,激光测距仪,七个传感器(环境温度,气压,药温,火炮磨损,侧风,耳轴倾斜,炮塔转速),以及一个模拟计算机,并且使用了凯迪拉克的Gage稳定器。炮镜由火炮稳定器稳定,是个扰动火控。这个火控也使用在了升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豹1A3上。比利时在1980年早期分两批又给自己的豹1升级该火控系统。
在1987年比利时向OIP和SABCA下了1.77亿法郎的订单,给比利时的豹1升级热成像系统。
该方案分为四个阶段:
【资料图】
第一阶段涉及系统定义,于1986年年中完成第二阶段涉及开发和评估,第三阶段涉及工业化和小批量生产,第四阶段涉及批量生产。
在第二阶段,瞄准镜的整合和工厂测试在1987年10月进行,整合和工厂测试的坦克火控系统在1988年4月底移交给比利时国防部,并在1988年7月底进行最后的国防部审查。第一辆现代化的豹1主战坦克于1988年10月6日交付给比利时。
第三阶段:工业化阶段于1989年年中完成,五个预生产系统于1990年底完成,生产系统于1997年交付。
第四阶段:比利时陆军的132辆豹1升级为豹1A5(BE)配置。
荷兰Oldelft的OIP-Instrubel(负责瞄具的集成以及工厂测试),比利时SABCA公司(安装集成升级火控系统与相关系统)与德国FWM股份有限公司(负责炮塔的电液炮控)德国Wegmann股份有限公司(负责集成火控系统到炮塔里)配合升级豹1的火控系统,成为了豹1A5(BE)的火控系统。
该火控系统名称为SAIPH火控。
SAIPH火控系统集成了双向稳定的反射镜,火炮跟随炮镜稳定,是稳像瞄具。肉眼安全的1.064微米或1.54微米激光测距仪。热成像系统(TIS)使用了GEC马可尼公司的TICMⅡ,即碲镉汞材料的8元扫积型探测器。并且使用了炮口基准自动补偿装置(MRS)。传感器包括了环境温度,气压,药温,火炮磨损,侧风,耳轴倾斜,跟踪速度。使用了近红外CCD摄像机,同时可选彩色CCD相机或是经典白光镜。使用了数字弹道计算机。有一个给车长的微型显示器显示了炮手的视角,并且可以通过额外的控制手柄让车长实现超越射击。并且内置了一个检测设备检测火控是否正常工作。
炮手的主瞄准器集成了一个双向稳定的反射镜,热成像,一个微型高分辨率显示器,一个带双目目镜的日间镜,一个近红外线CCD摄像机,一个激光测距仪和一个MRS收发器。主要性能如下:
弹道射程限制:500-4000米
可以使用4种弹药和机枪
目标角速率:
水平方向:0-50mils/s
垂直方向:0-20mils/s
仰角超前角:-100到+100mils
炮镜角度:-10到+20°
气温:-40℃到+50℃
药温:-40℃到+50℃
炮塔倾斜:-15°到+15°
火炮磨损:0-100%
MRS校正:-4mils到+4°mils
MRS精度:在-40℃到+50℃精度为0.2mil,在20℃精度为0.05mil
白光镜的性能:
视场:5°(放大7倍),3°(放大14倍)
热成像系统的性能
工作波段:8-12微米
窄视场:3.5°×2.3°
宽视场:7.9°×5.15°
对焦范围:50米到无限远
分辨率:790×512
输出:CCIR 625线
探测距离:
宽视场:大于5000米,窄视场:大于10000米(我认为这个数据要实现除非天气非常非常非常好,举个例子TOGS的探测距离是5000米,如果天气非常好可以到8000米)
识别距离:
窄视场:3000-3500米
认清距离:
窄视场:2000米
由19-30V的直流电供电
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:大于1500小时,大于6500小时(不包括热成像系统时)
SAIPH火控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:
SAIPH Leo1 MK1
是豹1BE的升级,包括了TIS和MRS,双轴稳定的炮镜,炮长和车长均可操作火炮以及看到近红外CCD和TIS图像。保留了原来的模拟火控计算机和非标传感器,操作系统。
SAIPH Leo1 MK2
新增了数字火控计算机,数字操作单元,并且多了经典白光镜。
SAIPH Leo1 MK3
除了没有经典白光镜以外和MK2版本一样,炮手完全通过光电系统瞄准,如果想要看白光镜,只能通过同轴备用瞄具。
SAIPH M60
和Leo1 MK2,MK3一样
SAIPH T72
同上,但瞄准镜重新包装以适应T72,不用对炮塔进行大的改进。
SAIPH T55
同上,但TIS被替换为图像增强装置,MRS是可选的。